中培医院网

审计咨询

首页 > 审计咨询 > 行业研究
浅议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作者:杨丽敏 发表时间:2020-01-26 08:14:58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培财审通]

   【摘要】:本文从医院内部审计范围、所处的复杂环境、风险发生的必然性等方面分析了医院内部审计的特点,给出了医院内审通常会面临的风险点,包括管理人员对于内部审计的不重视、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内审人员素质的有待提高、内审法律法规的有待提高等,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主要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范内审工作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内审部门的管控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 风险 控制措施

  一、内部审计风险的概述

  (一)内部审计风险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审计在维护市场秩序、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指部门或单位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程序和方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查明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并提出建议和意见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内部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告事实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者各单位管理上存在的弊端,或内控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内部审计人员经过审计未能发现或失察,而提出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审计对象及其相关方面遭受损失或损害,并由此引起审计主体承担责任的风险。

  (二)内部审计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在进行抽样审计时,需要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作为样本,并根据这部分样本的共同特性对总体的特性进行推断,但是不管审计人员的推测如何细致,总体与样本之间还是会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差。即使在详细审计时,没有利用样本特性对总体特性进行推断的过程,但由于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等因素,还是会造成审计的最终结果与实际情况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因此,在审计过程中,风险随时存在,这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2.普遍性

  审计风险是伴随审计活动出现的,存在于审计活动的任何一个环节中。虽然审计的实际结论与其预期目标之间存在的偏差会造成审计风险的发生,但是造成偏差的原因都不尽相同,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由此可见,审计风险与审计活动紧密相联,具有普遍性。

  3.潜在性

  在许多情况下,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行为,虽说表面上并没有出现不良影响,可实际上这种风险一直停留在潜在阶段,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潜在风险转化为实际风险,即审计人员的行为真正造成了严重后果。由此可见,审计风险存在潜在性,这种潜在风险的潜在时间取决于审计环境、审计内容及审计人员对风险的认识程度。

  4.偶然性

  审计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是主要形成原因还是主观因素,并且这些主观因素的绝大部分都是审计人员在无意识状态下造成。这种风险形成原因对于审计人员而言极其重要,审计人员只有尽最大努力对风险进行控制,避免审计风险的发生,这样的审计工作才有重要意义。如果审计风险是由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低下造成,那么这种风险绝非真正意义上的审计风险,更无从防范,因此审计风险具有偶然性。

  5.可控性

  对于审计工作而言,审计风险的存在时刻对其造成威胁,审计工作的相关人员一直都坚持不懈地对审计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审计风险具有可控性。正确认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这不仅能帮助审计人员深入理解审计知识,还能有效提高审计质量。

  二、医院内部审计的现状

  (一)医院内部审计涉及范围广

  传统的内部审计工作范围主要集中在基建工程项目以及财务收支上,现今的医院内部审计则除传统的工程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两个大头以外,还包括绩效审计、合同审计、科研经费审计、物资采购审计、管理阶层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内部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等,其涉及范围几乎涵盖了经济使用的各个环节。但是审计广泛性的提高必然给医院的审计工作带来更大的风险,并且使风险点增多。

  (二)医院内部审计所处环境复杂

  首先在人际关系方面,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和内部工作人员互为同事,在工作上可能存在竞争或者合作的情况,人员之间感情以及关系多样,在进行审计工作的开展时,会使其公平性和客观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在独立性方面,大多数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是由分管院领导负责(副职)而非院长直接管辖,故而审计部门大多平行于其他部门,更甚于低于其他部门的,这降低了其他部门对审计工作的配合度,也无疑于增加了审计的取证、调查难度,使最终取得的资料时效性与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最后,医院的自我管理是通过内部审计工作来实现的,对于外部企业的相关信息难以进行考证。基于上述三点因素,内部审计人员所要承担的风险将会只增不减。

  (三)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必然性

  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的各个环节之中,这些风险的存在由单位内部的结构和局限性决定,所以风险只能尽可能地避免或者降低但不会完全消除。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完成监督和评议工作后还要协助领导人员对审计的结果进行整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意见与建议,这就加大了审计的工作量,增加了审计负担,同时也增加了风险。

  三、医院内部审计的风险点分析

  随着医院内部审计所面临的审计环境、审计内容、审计目标、审计方法的转变,现阶段很有必要重新审视审计风险。

  (一)内部审计的主观风险

  1.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目前的工作需要

  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业务技能素质、工作态度及心理素质。现如今,医院的内部审计范围越来越广,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极强的专业的技能和素质,包括会计、法律、审计、定量分析、工程、电子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目前医院内部审计人员配备普遍不足,现阶段下更有缺乏专业培训,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与审计工作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人数也难以满足审计业务的需要。同时,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改革创新意识比较弱,审计理念还停留在传统审计上,大局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当前的现状是我国医院的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内审工作的要求,使得内审工作无法向更全面、更彻底的方向开展。内审人员的总体素质无法达到广泛审计的要求时,便加深了审计工作的风险性。

  2.不完善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

  医院审计部门是内设机构,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单位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如外部审计,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限制。内部审计的组织形式也反映出其独立性的弱化,有的单位把审计机构设在财务部门中、有的把审计机构和监察部门合并在一起、有的财务人员兼任审计岗位,还有医院领导既领导财会工作,又领导审计工作。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审计部门的专业性,同时破坏了其独立性,不利于内审工作的有效进行。使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一些领导没有理解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对于审计工作的开展不予重视,使得医院的管理体系不完善,内审部门也没有切实履行起监管、评价的义务,以上所述情况均会不同程度的增加内审的风险。

  3.审计取证可靠性不强

  证据的可靠性及证明力如何直接影响审计风险,目前的取证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审计证据要素不全,过程不清;二是重基本证据轻辅助证据;三是审计资源利用不恰当,如直接运用被审计对象提供的自我陈述,未加以判断、分析、复核,而作为本次审计的证据。

  4.内部审计程序、方法和行为的不规范性

  如缺少事情的审计计划、事中的审计程序和报告前的审计复核;审计实施方案缺乏针对性,审计取证时主观随意性较大,所取证据说服力不强,审计工作记录不能如实反映所发现的全部问题,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缺乏客观性,审计问题定性不规范,使得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控制无从入手,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规范,使内部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引发审计风险。

  (二)内部审计的客观风险

  1.管理人员忽视了医院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医院的中心工作是医疗服务,为此医院一直都有重医疗轻职能、重技术轻管理的普遍现象,内部审计又是不被重视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明白内部审计的真正意义,将内部审计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没有把它有机地融入到医院的管理体系中,使其真正担负起监督、管理、控制的责任。

  2.内部审计法律制度及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市场形势的变更以及医院运营制度的更新在不断地加速,然而我国法律法规的出台并不能完全跟得上形势变化的速度,内部审计工作在执行时一旦遇到前所未有的问题便会很难处理。遇到这种情况时内部审计人员只能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相似问题的处理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内审工作的主观性增强,加大了内部审计的风险;另一方面,单位内控制度是否健全、经营状况是否稳定是审计风险形成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内控制度,或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执行不力,都会直接导致控制风险水平增高。

  四、对于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点的控制措施

  1.加强医院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增强风险意识

  一方面,要加强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提高专业能力。审计工作的顺利完成基于审计队伍强大的专业能力和执行能力,这些能力不仅包括传统的管理、会计、数据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思想认识和专业水平,进行合理的实践锻炼,提高内审人员的审计查证能力、审计协调能力及表达能力,提高分析、判断和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内审人员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并针对医院审计的风险点对内审人员进行风险意识教育。要求其以严谨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履行自身的职责,最大限度的预防、控制风险。最后,对内审人员进行分工,要求其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认真负责。同时,审计部门还要充分结合被审部门的实际情况,根据审查项目的复杂程度和审查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行分工明确、分工负责。

  2.管理阶层提高思想认识,提升医院内审地位促进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专业性

  内审组织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独立行使审计职权,即只从事其所负责的审查工作而不干涉或参与有关管理部门的其他工作,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首先,医院相关负责人应该带领其所负责的审计部门进行独立的工作,对医院内部进行科学合理的审查、评价,并且将审计结果及时、准确的向领导汇报;其次,医院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责,带领相关人员维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最后,医院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内审组织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3.选择正确恰当的审计方法

  审计人员要善于选择科学、严谨的审计工作方法,对一些企业内控管理薄弱、资产流动性较强及经济业务重点部门等风险高的审计事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适当增加样本量,扩大审计覆盖面,运用多种审计方法和灵活的审计手段,进一步提高审计证据的质量。

  4.建立融洽协调的工作关系

  在审计实施前,要对被审部门全面了解,注意收集被审部门经济活动情况等有关资料;审计中要多方面听取情况,详细询问,实事求是、公平对话;审计结束,及时反馈审计意见,与被审部门对问题进行协商和探讨,以征求意见的态度出现。只有取得被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消除双方对审计带来的顾虑和摩擦,以达成共识,才能更好地实施审计和及时纠错。

  5.要区分会计与审计责任

  如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提供的资料,应有资料接收清单,并要求被审部门对其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出承诺,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又如被审计部门拒绝、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或拒绝、妨碍检查,转移隐匿有关资料、资产,这是被审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审计部门不能替代、减轻或免除被审部门责任。对于上述情况,内审人员应根据《审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医院内部规则制度,在审计报告中如实反映有关情况或对报告反映内容进行限制,以避免被转嫁的审计风险。只有责任分清,才能避免审计中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6.严格执行审计准则规定,实施规范化审计

  在准备阶段,充分做好审前调查,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程序及方法,细化审计实施方案;在实施阶段,严格遵守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案。取证时严把质量控制关,使证据符合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的要求,避免“滥取证”。

  7.加强审计制度建设,强化审计风险控制

  完善的审计制度体系,是做好审计工作、降低审计风险的前提。一是建立审计工作质量、审计项目责任考核制度,对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程序、职业道德等方面形成有力的控制和约束。二是建立风险控制措施,实行岗位分工和牵制,有效控制审计过程中易引发审计风险的环节。对一些经过审计而未被发现或由其他检查部门发现,或在以后工作中暴露出的重大问题,按规定追究审计者责任。三是建立审计质量跟踪制度。从审前、审中、审后进行质量跟踪,以保证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减少风险。四是建立多级审计制度,采用交互审计机制。调动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意识,降低审计风险。五是坚持审计承诺制。要求被审计对象对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出书面承诺。在审计报告形成后,向被审计对象书面征求意见,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

  8.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模式

  现有的内部审计规范,不论是政府还是医院内部,其所拥有的数量都十分有限,这就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政府部门作为国家最高领导阶层应该带头鼓励并重视医院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加快法律法规完善进度,以保证医院正常的运转,发挥服务社会、体现国家医疗水平的作用。在内控方面,建立全面质量控制制度,合理保证所有内部审计活动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的控制政策和程序;建立项目质量控制制度,要求具体审计项目所应遵循的控制程序,主要包括指导、监督和复核等步骤。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当在考虑助理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等情况下,合理确定对其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复核的方式及程度,并且监督审计全过程,了解出现的重要会计和审计问题并及时提出处理意见。使内部审计工作模式得以规范,消除因内部制度缺失而带来的不必要风险。

  综上所述,审计风险时刻存在于审计工作中,要更好地对其进行防范与控制,就需要审计人员、相关部门、与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只有真正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并高度重视审计风险,才能全面发挥出审计工作的作用,切实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

作者 | 杨丽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来源 | 微信公众号[中培财审通]

点赞 收藏
欢迎您在线咨询
购书发票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