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培医院网

内控咨询

首页 > 内控咨询 > 行业研究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之探析
作者:苏广玲 发表时间:2019-05-23 09:19:10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培财审通]

   【摘要】:随着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社会的要求,应对医疗卫生系统体制改革的深化,医院在经营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加、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在日益激烈的医疗服务市场竞争中,注重医院内控制度建设,培养内控意识,树立“内控优先”的理念势在必行。针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普遍基础薄弱、重视不够、认识不足、监督不到位等现状,医院如何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显得非常重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内部管理水平,强化内控制度,规范内控行为,提升管理活动,全面开展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实践,建设具有医院特色、标准规范、运行高效的内控体系,为医院实现内涵式发展、不断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医院、内控控制、基础性评价、探析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医院如何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效率,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服务,是落实近期目标,展望并实现长远目标的关键。如何通过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来设计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适应新时期医院管理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赢,刻不容缓。

  一、医院内部控制的涵义

  医院内部控制是指医院为实现管理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三个手段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通过制定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明确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在合理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协同机制、监督机制等内部运行和制衡机制的保障下,使医院职工了解和掌握组织架构设计及权责分配情况,正确履行职责。

  二、开展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促进医院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的重要保障。现代化医院管理必须要建立适合自己高效运行的内部控制体系的理论和方法,完善以内部控制制度为核心的各项管理体系。

  2、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医院规范运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合法合规的运行、符合国家发展趋势是一所医院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坚持的。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有组织存在的地方就需要有内部控制,有经济活动的环节,就必须有内部控制。健全高效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是以岗位职责管理为基础,以流程化管理为手段,对医院管理活动实行多维度、全过程的标准化管控,确保医院经营管理依法合规,确保资产安全完整,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提高医院经营效率和效果,实现医院的发展目标。

  3、一流的医院需要一流的管理,当然就包括一流的内部控制。医院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也必须从高、从严、从细要求,认真对照财政部内控规范和指南,在全面梳理医院层面和业务层面的管理制度和控制流程的基础上,并不断进行优化完善,构建起一套体系完整、对接标准、符合实际、运行有效的内控体系,全面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管理向“流程化、规范化、精细化”转变,推动医院发展方式向更加集约、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转变。

  4、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医院防范风险、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从横向关系来讲,完成某项工作需要有来自相对独立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平行的部门或人员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形成互相牵制、互相监督的机制。从纵向关系来讲,完成某项工作需要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从而形成上下级之间的牵制和监督机制。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大大减少行政体制上的漏洞,降低了贪污受贿的机率。

  三、医院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范围

  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的建立是以“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以支出管理为重点”为宗旨,秉承决策、执行、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始终,保障经济活动常态运行理念,从单位层面、预决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科研项目管理、经济活动信息化管理、其他附属单位管理等方面出发,针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和业务流程运行情况调查摸底,对重要职能部门和重点业务流程开展穿行测试,以期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立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价。为尽可能的验证现有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的合法性、合规性、全面性、重要性、适应性,内部控制体系在日常经济业务活动中执行的有效性,评价工作基本涵盖了医院的主要经济业务活动,并将关键业务作为检查测试工作的重点,依据各业务流程将检验工作分布在整个业务链中,以达到评价测试整个流程的目的。

  四、医院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程序

  开展摸底调查,确定评价思路和方案。结合医院现状梳理资料,对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合法合规性、全面性、重要性、适应性进行风险初步诊断。根据经济业务活动抽查测试结果,分析各项经济业务活动控制是否按规定得到持续、一致的执行。相关内部控制机制、内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执行业务控制的相关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权限、资格和能力。根据对风险初步诊断和经济业务活动控制执行有效性的抽查测试结果,完成与经济活动业务部门的访谈,讨论确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及执行的有效性存在的问题。收集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编制评价报告。

  五、医院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方法

  开展医院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首先对医院各职能部门提供的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办事流程进行梳理,梳理出重要职能部门的重点业务风险点。根据梳理后的资料,针对重要职能部门和重点业务流程开展了访谈和穿行测试,通过现场调查、个别访谈、专题讨论、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

  通过对医院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发现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工作流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对所建立控制制度不够细化,防控意识薄弱,设置的工作流程不够科学严谨,甚至无章可循。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不足之处:

  (一)管理层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医院管理层对内部管理重视不够,缺乏基本的控制要求和措施,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由于医院是以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很强的行业,主要工作是以治病救人为主,对管理工作普遍不重视。领导层重点关注医院业务收入的增长、医疗技术的提高、人才引进和培养,先进设备的购置等,忽视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致使内控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落实不顺畅,执行不到位,内控监督与制约

  作用没有得到的充分发挥。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流程不够规范严谨。目前大多数医院建立的内控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不够科学、严谨,仅仅把一些业务规章制度当作是内部控制制度,难成体系,使得制度执行不利,降低管理效能。由于医院的特殊性,对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缺乏一个标准型衡量体系;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但对职责划分不清晰、奖惩标准不明确,出现问题大家互相推诿,影响了执行的效果;职能部门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理解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加之人员素质不高,遇到具体问题时随便处理,造成内控制度执行不力。

  (三)内部控制监督不到位。由于医院没有成立专门的内控机构或人员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缺乏整体风险防范意识。各部门都是各自为战,不是集体作战,对制度中规定的标准性和覆盖的全面性认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内部控制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导致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力,影响了医院的健康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内控基础性评价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

  1、建立科学规范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提升医院整体风险意识,强化制度制定的标准型和覆盖范围的全面性和合理性,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原则。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制度制定中的工作重点、工作计划,协调配置好有限的资源。内控体系制度的制定尽量做到具体、完善、适用、经济、高效,并且要互相牵制,落实到人。立足于对原有制度的修正、补充和废止,根据新规章制度、新情况、新问题科学制定新制度,注重制度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编制制度规范文本,形成规范、统一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另外,要注意加强对制度修改完善的进度管理,使其能够及时适应新情况的发生。内控体系建立以审计、纪检牵头,财务科、招标办为基础,各科室、部门配合实施,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控,规避风险,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2、加强信息化运用,提高工作效率,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医院发展的关键,通过统一数据库平台的建设,实现各类信息的实时共享。通过将信息化系统与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关联在共享数据基础上,通过职能权限密码、职能权限认证等方式,使不同权限的人员对系统进行不同的操作。提供丰富的组合查询,通过信息化内部控制系统,将经济活动信息全面展露在所有人员面前,医院管理人员通过内部控制系统及时掌握和了解医院的经济活动动态,通过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处置、评估等,及时识别风险和防范风险。为领导层决策提供详实可高的依据。

  3、强化审计监督,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内控制度执行力。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内部控制的检查和再控制,医院应配备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和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员,对医院各部门的管理和运行情况进行审计,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应放在事前的防范和控制上,适当兼顾事中的检查和事后的评价,发表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落实。真正做到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使医院各部门管理更加规范合理,真正体现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综上所述,完善评价体系,确立评价标准,评价内部控制体系设计是否合理规范,执行是否顺畅、整改落实是否到位,找出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建立健全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规定,定期检查各项制度规范的执行情况,对发现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违规行为,严格追究责任;构筑监督防线,强化日常监督、审批权限与程序。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内部的一个监督机构,通过检查和审计医院每个部门,对各部门比较薄弱的地方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整改措施。同时,医院要按照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及《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持续改进和建立健全医院的内控制度,并根据环境变化、新政策的规定及医院发展的实际需要,适时对内部控制制度加以调整,使内部控制与医院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因此,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医院规范运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医院防范风险、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

        作者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审计处  苏广玲

        来源 | 微信公众号[中培财审通]

点赞 收藏
欢迎您在线咨询
购书发票

扫一扫